近年来,试管婴儿技术(IVF)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不孕不育问题的日益严重,许多家庭希望通过试管婴儿实现生育梦想。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各地政府逐步推出了试管婴儿医保报销政策。本文将概括性地介绍目前国内试管婴儿医保报销的情况。
试管婴儿医保报销的政策动向
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2023年以来,已有多地宣布将部分辅助生殖类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包括:
北京市:2023年7月1日起,将包括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在内的多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职工医保报销比例最高可达70%-80%。
江苏省:同样在2023年,将试管婴儿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报销比例与北京相似。
广西:2023年11月1日起,将取卵术等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符合条件的妇女可享受相应报销。
上海市:2024年6月1日起,将12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包括取卵术、人工授精等。
湖南、浙江等地医保部门也提及,下一步将逐步探索将常见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报销范围和比例
目前,各地医保报销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和比例存在差异。以上海为例,纳入医保报销的项目包括:
促排卵检查
精子优选处理
宫腔内人工授精术
精液冷冻复苏
经阴道穿刺采卵术
胚胎形态学评估
囊胚培养
体外受精胚胎培养
胚胎移植术等
报销比例一般在70%左右。
报销条件
在享受医保报销时,患者需满足以下条件:
必须是当地医保参保人员
女性年龄一般需在45周岁以下
需有不孕不育的相关病史,并经过医生评估后确诊为适合试管婴儿治疗的患者
治疗必须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
报销流程
在进行试管婴儿治疗的患者,若希望通过医保报销,需遵循以下流程:
选择定点医疗机构
提供相关材料,如身份证、医保卡等
在完成治疗后,凭借医保卡进行费用结算
在规定时间内向医保部门提交报销申请,提供相关的费用清单和医疗证明
未来展望
随着国家对生育政策的重视,试管婴儿相关费用纳入医保的呼声愈发强烈。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地区将适宜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逐步提高报销比例。这将大幅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更多家庭重燃生育希望。
试管婴儿医保报销政策正在逐步推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地区会效仿先行者的做法,为不孕不育家庭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